原標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落成
所謂校史即是指對學校從建立、發(fā)展以及變遷過程做真實記錄的文獻資料。而校史館作為陳列校史文獻的重要基地,無論是校園的文化建設,還是對學校歷史研究,都可以以校史館中包含的“內容”作為依據,對師生開展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場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
11月5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開館。校史館總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共分兩層:一層由門廳、編年體展廳、黨建專題展廳、大師專題展廳、登山專題展廳和學院風采展廳組成;二層由校友館、多媒體展廳、兩個臨時展廳、校友交流廳以及讀書休閑區(qū)組成。其中,編年體展廳包含《地學國脈孕偉業(yè)》《國運垂青建黌門》《艱苦奮斗奠基業(yè)》《櫛風沐雨續(xù)弦歌》《重振雄風展英姿》《開創(chuàng)大學新格局》《同心共筑地大夢》等6大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回顧展示七十年辦學發(fā)展史。
校史館是學校生動鮮活的文化殿堂和地大人的精神家園,是賡續(xù)學校血脈、傳承地大精神的教育基地。
民俗文化展覽館通過文字資料、實物展示、圖片展示等形式介紹了當地的特產及地方特色,同時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展示了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情況,是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傳統(tǒng)文化展覽館。柳林縣民俗文化展覽館以柳林的歷史文化為背景,以特有的民俗器物為載體,以非物質文化項目為節(jié)點,突出柳林民間特色,完美展現柳林人民勤勞智慧和淳樸的生產生活以及精神面貌。
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與展示的重要載體,其設計不僅需要展現歷史的厚重感,還需通過空間、視覺和體驗的多維度融合,讓觀眾在有限的空間內感受到無限的文化魅力。長城博物館作為一個典型案例,完美詮釋了博物館設計的“三部曲”:策劃、設計與實施。本文將以長城博物館為例,深入探討如何通過這三個步驟,打造一個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文化展示空間。
為持續(xù)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關于深化省校合作的決策部署,全面展示晉中省校合作工作階段性成果,搭建省內外高校了解晉中、對接項目、洽談合作的平臺窗口,近日,晉中市省校合作網上VR展廳正式上線。
紅色金融史料館是一座具有紅色歷史、紅色記憶和綠色文化的金融博物館,在一定程度上為當地豐富的紅色金融文化增添了色彩,對傳承和發(fā)揚革命精神、愛國主義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9月28日,東北紅色金融史料館在沈陽正式開館。開館當天還舉辦了中國人民銀行黨校紅色金融現場教學基地揭牌儀式。
鹽城黃海濕地,這片位于江蘇省鹽城市的瑰寶之地,不僅是中國的自然遺產,更是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的生態(tài)功能,成為了世界自然遺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帶您深入探索這片神奇的濕地,感受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
考古遺址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遺產,蘊含了古代社會各方面的信息,那么如何針對遺址的保護,對于遺址,可增設文化展廳,借助于遺址展示提供的場所,利用相關手段展示與遺址相關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其有益于全面詮釋一個遺址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加深人們對考古遺址和相關歷史文化的認識。文化展示對于文化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是至為重要的,可以彌補遺址展示的缺點。近日兩會熱點,“海北遺址就位于我們墾利區(qū)勝坨鎮(zhèn)海北村村北,有著重大意義和文化歷史?!苯衲陦ɡ麉^(qū)兩會上,人大代表茍增友建議在海北遺址增設文化展廳,弘揚當地歷史文化底蘊。
日前,興業(yè)銀行申報的青島分行“興·時代”文化展廳被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正式命名“紅色金融教育基地”,并予以授牌、頒發(fā)證書。該基地的設立,極大豐富了興業(yè)銀行及青島金融機構紅色教育載體,生動展示了興業(yè)銀行紅色金融文化。
獅古山是一片紅色沃土,有浙西井岡山之稱。為傳承和弘揚紅色革命精神,浪川鄉(xiāng)注重并不斷挖掘紅色文化和資源,在原連嶺村祠堂基礎上建造了紅色獅古山展示館。
日前,順德首個高質量自建房示范小區(qū)——大良街道新滘(五組)小區(qū)風貌展廳在新滘社區(qū)居委會三樓揭幕啟用。這是順德首個以連片自建房試點為樣板建成的風貌展廳,對增強市民設計、美學意識,提升自建房設計、美學品位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