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淥口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是楊得志故居文旅綜合開發(fā)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淥口區(qū)第一座博物館。
淥口博物館內
2020年4月,淥口區(qū)啟動綜合性博物館建設。該館建筑面積約3200平方米,設有楊得志上將生平業(yè)績陳列、淥口歷史文化、臨時展覽等3個展廳。其中,楊得志上將生平業(yè)績陳列廳收藏楊得志將軍珍貴文物1013件(套),并充分運用實物、圖片、模型、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全面、立體地展現(xiàn)楊得志同志光輝的一生。
目前,淥口歷史文化、臨時展覽兩個展廳仍在建設中,館內電子講解設備等也在進一步完善。今后,該區(qū)將進一步發(fā)揮博物館的公益性作用,串聯(lián)起楊得志故居、得志公園等景點,著力打造集紅色教育、研學旅游、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紅色旅游景區(qū)。
文章來源:官方平臺,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lián)系刪除!
歷史文化展示館是這樣一所回望歷史的場所,能夠促進參觀者體驗到歷史的文化魅力,感受到歷史的進步和對未來的憧憬,給予參觀者歸屬感和認同感。為更好保留煙臺歷史的文脈基因,傳承所城特色民俗文化,2022年1月11日,奇山所歷史文化展示館應運而生。
當前疫情形勢嚴峻,嚴格控制自己的出行,為了打破時空限制,進一步擴大基地影響力,金沙縣稅務局在實體展廳的基礎上搭建了VR展廳,全景化呈現(xiàn)線下基地實景,全方位打造信息化、無紙化、交互化稅收普法新模式,為廣大群眾帶來身臨其境的參觀體驗。
在校園中拓展科普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近日,為貫徹節(jié)水優(yōu)先方針,加強水資源節(jié)約保護,提高全民節(jié)水意識,長武縣水利局在縣實驗小學院內落地建成咸陽市首個節(jié)水教育展廳。
在歷史的長河中,博物館猶如璀璨的明珠,承載著人類文明的記憶。而博物館展廳的設計,則是打開這扇記憶之門的鑰匙,引領我們走進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歷史與文化世界。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分享幾個令人驚艷的博物館展廳案例。
在那遙遠的河西走廊,皚皚祁連雪山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靜靜地俯瞰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冰雪消融后的涓涓細流,如同大地的血脈,滋養(yǎng)著這片廣袤而神奇的土地。它們匯聚成奔騰的大河,流淌在河西走廊的西端,穿透了那亙古的戈壁,浸潤了那茫茫的大漠,一路向西而去。
1月18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了“新春文化系列展覽——牛氣沖天”媒體專場活動。本次展覽展示了一百余件與“牛”相關的珍貴館藏文物,其中不少藏品為首次亮相,為市民帶來一場五味俱全的“解牛”之宴。據(jù)悉,展覽將從1月19日起持續(xù)至4月30日,市民可免費參觀。
記者昨天從于山風景名勝公園管理處獲悉,戚公祠景區(qū)修繕基本結束,進入展陳恢復階段,力爭國慶節(jié)前完成全部布展,正式對公眾開放。
近日,交通產業(yè)園展廳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同步推進內部裝修工程,展廳即將進入核心展陳設計階段。
什么是展示?在每次忙碌后的空虛時刻,我總會不禁這樣反問自己。彼得·布魯克有個著名的戲劇定義:“我可以選取任何一個空間,稱它為空的舞臺。一個人在別人的注視下走過這個空間,這就足以構成一幕戲劇了……”。